组织架构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组织架构 > 正文

国际机械中心

发布时间:2018-04-28 点击数:

国际机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6年成立,隶属于yl23455永利高端装备研究院,是学院在创新港研究所规划中着力建设的国际化前沿交叉研究中心。中心实行独立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制度,学术氛围自由开放,旨在聚集世界前列大学培养的一流人才,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推进前沿学科交叉与融合,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工程项目合作,产出一流学术成果,成为机械学科创新人才高地。

师资队伍

中心现有教职工18人,其中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博导)7人,副教授(博导)2人,助理教授5人,工程师1人,秘书2人,及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百名。后续中心会持续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不断发展壮大研究队伍。

团队成员

职称

职务

邮箱

备注

严如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yanruqiang@xjtu.edu.cn

主任

孙瑜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yu.sun@xjtu.edu.cn

支部书记

张留洋

教授

博士生导师

liuyangzhang@xjtu.edu.cn

副主任

靳忠民

教授

博士生导师

Zmjin@mail.xjtu.edu.cn


江平宇

教授

博士生导师

pjiang@mail.xjtu.edu.cn


周晋

教授

博士生导师

jin.zhou@xjtu.edu.cn


彭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pengjun@xjtu.edu.cn


娄燕山

教授

博士生导师

ys.lou@xjtu.edu.cn


陈帅

教授

博士生导师

Shuai.Chen@xjtu.edu.cn


李培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mepeili@xjtu.edu.cn


郭威

助理教授

硕士生导师

weiguo1128@xjtu.edu.cn


张迪

助理教授

硕士生导师

zhangdi0719@xjtu.edu.cn


刘啸川

助理教授

硕士生导师

liuxiaochuan2020@xjtu.edu.cn


王亚南

助理教授

硕士生导师

yananwang@xjtu.edu.cn


杨茂林

助理教授

硕士生导师

maolin@xjtu.edu.cn


惠新育



huixinyu@xjtu.edu.cn


侯雨杉

工程师

实验技术人员

yushanhou@xjtu.edu.cn


崔珊

-

行政秘书

cui.shan@163.com


曲佳祎

-

基地秘书

qujiayi@xjtu.edu.cn


研究方向

中心现有四大研究方向:

1.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金属塑性成形工艺数值分析优化、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冲击动力学、多尺度力学分析等;

研究方向一: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

2.智能检测与传感:智能检测、传感器件与功能集成、新形态机器人设计与智能传感、微纳结构设计与智能机器人;

研究方向二:智能检测与传感

3.大数据诊断与深度学习:智能诊断与预测、信号处理、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生物医学信息处理;

研究方向三:大数据诊断与深度学习

4.智能制造与服务系统工程:社群化制造新理论创新与工业互联网、产品智能计算设计/工业产品服务系统、智能MES系统与装备全生命周期运维。

研究方向四:智能制造与服务系统工程

研究成果

近年来,中心承担了包括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青年人才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课题,和多个横向课题研究。项目总计近60项,获批项目累计5000多万元。

典型科技项目

近5年,中心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Advanced Material、Composite Part B Engineering、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等期刊发表了300余篇论文,授权了几十项发明专利,取得了多项软件著作权。

高水平期刊

中心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机构出版了《智能制造服务技术》、《复杂机电系统智能故障诊断与健康评估》、《工程有限元与数值计算》等多部专著与教材。

出版专著

中心“航空发动机快变信号匹配时频及其智能诊断理论与应用”、“特征驱动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及其系列化装备”、“多创新方法融合与集成应用技术及其企业示范”等多个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成果获奖

中心娄燕山教授提出的屈服方程和失效准则被美国有限元软件LS-DYNA采用并命名(MAT_LOU_YOON),获Zienkiewicz奖(美国,2019)和权威期刊Int. J. Plasticity青年学术奖(2020);中心主任严如强教授为《IEEE仪器与测量学报》期刊创刊以来首位担任主编的中国学者,并获得2019 IEEE仪表与测量协会科技奖,用于表彰其在智能传感和先进数据分析领域的突出贡献。

国际声誉

中心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刘啸川老师研发的高强铝合金快速热冲压成形工艺(FAST©)实现了复杂薄壁构件的高精度、大批量、低成本的工业化生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国首条新能源汽车全铝车身生产线。

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

中心已与美国、瑞士、德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具体包括美国哈佛医学院、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

国际化学术交流

中心致力于构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双语师资培养,为国际化班英文授课、留学生培养提供重要支撑。现已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开设《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FiniteElement Method and Numerical Analysis in Engineering》、《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Advanced Plastic Forming Technology》、《Engineering Drawing》、《Wavelet Transform with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等课程。

中心每位老师每年研究生招生4名左右,博士生2名左右,开展前沿学术研究。学生毕业后部分前往哈佛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所继续深造,部分进入华为、阿里巴巴、科大讯飞、大疆无人机、趋势科技、迈瑞、上汽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公司和研究所从事与研究领域相关的工作。

更新日期:2023年8月24日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yl23455永利     站点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

Baidu
sogou